【诗文观止· 说三国】刘禅----真的是无能的阿斗吗
苏文生 说三国
三国乱世,英才辈出,天下英雄,各领风骚。但念及蜀汉后主刘禅,我们脑海里闪现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二词。后主成了昏聩无能的标杆,朽木不可雕也。是否刘禅真的昏弱无能?这问题都引人深思。刘禅是无能还是睿智,这里不作评判,只根据史书,罗列出他可圈可点的英明事迹。
考证
一、稳稳当当在位长达四十年有余
后主刘禅继位,经建兴、延熙、景耀、炎兴,在位长达四十年有余,(沙和尚)挑担子----稳稳当当,数三国帝王,莫出其右。身处乱世,能在位如此之久,实属不易。诸葛亮拜拜后,独自支撑朝政三十余年,稳坐钓鱼岛,无重大变故,反观吴魏二国,政权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皇帝似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这叫程咬金的本事---三斧头的硬工夫。
二、慧聪仁敏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备逝世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意即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闻讯,宽心地表示“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晋书·李密传》中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甚至可与春秋霸主齐桓公相提并论,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此记载虽可能有失偏颇,但由此亦可见刘禅并非鲁钝之人。
三、政务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刘禅在对待北伐问题上也表现的非常清楚。蜀汉政权是豪族政权,且坚持王业不偏安,所以诸葛亮急于北伐,但却徒劳无功,后主刘禅曾规劝:“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以国为重、头脑清醒。
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以往碰到这种有利时机,假若诸葛亮在世,他肯定不会放过,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要兴兵大举北伐。刘禅唯恐蒋琬又走诸葛亮老路,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刘禅强调要与孙吴政权互相配合,同时兴兵,合力伐魏,否则,以弱蜀单独伐强魏,其结局只能是像诸葛亮生前那样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由此看来,刘禅基本上是不赞成诸葛亮的北伐方针的,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他没有也不可能在诸葛亮生前表示反对。
四、亦颇有识人之明
除却对“相父”诸葛亮的信任,他还重用了费祎、蒋琬及姜维等人,都可称贤臣名士。
《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十二年八月,“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魏延“造反”在先,却表奏杨仪造反。后主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冷静分析、挑出破绽。
后魏延叛乱被杀(蜀国判魏延叛乱,史上魏延未必叛乱),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不以偏概全,亦可见其仁主之心。
十里高山观景---站得高,看得远,一分为二对待魏延问题,堪当高明。
五、刘禅给五虎上将谥号里隐藏的睿智
谥号作为一种荣誉象征,代表了官方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并不是随便就能享有的。对于谥号,刘禅的理解是“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意思是活着时有美好名声的人,那么去世后就给他加上美好的谥号。
赫赫有名的关张马黄赵五虎将的谥号却是在最后一个批次被刘禅赐予,而且谥号的称谓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阿斗对这五位叔父级人物到底持有什么印象?让我们从五虎将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探寻推测一番蜀汉朝廷的人事风云吧。
丨壮缪侯·关羽 丨
后世捧到上天的关二爷被追谥为壮缪侯。这个谥号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从我查阅的资料来分析,这里的“壮”含有勇武有力、武而不遂的意思,“缪”则是名与实爽,连起来就意味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按照美谥、平谥、恶谥三分法,关羽的谥号不算恶谥也基本差不多了。用刘禅的赐谥理念反推一下,就可以看出阿斗对这位二叔并不抱好感:关羽失荆州,令自己偏安一隅,苦撑危局。对关羽的谥号美谥之中隐约含有贬义,令人拍案惊奇,何其妙哉。
丨 桓侯·张飞 丨
张飞的两个闺女都嫁给了阿斗。对这位老泰山,阿斗给出了桓侯的谥号。桓者,辟土服远也。意思就是承认了张飞在政权建立过程中开拓疆土的征战之功。在这个貌似实事求是的谥号背后,仍然隐藏了一些东西。因为他们的特殊关系:阿斗左拥右抱接纳了张飞的两个闺女。对张飞的谥号恰如其分,又耐人寻味。真是脱了毛的鞋刷子---有板有眼。
丨 威侯·马超 丨
马超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刘氏集团。这位威震西凉的响当当汉子,任何人都不能小觑。刘大耳同意接受马超的时候,他正在成都围攻刘璋数月而不下。马超率兵直接抵达成都城下向刘备请降,城里刘璋的人马看到马超来了,十分震怖。刘璋立马放弃抵抗,举手投降。马超的刚猛威武由此可见一斑。刘禅看重马超这股劲,赐谥威侯。
威侯的“威”还有执正无邪的寓意,刘禅对马超的评价还是中肯得当的。一句话评价叫:飞机上挂茶壶---水瓶(平)高。
丨 刚侯·黄忠 丨
老将黄忠自归顺刘备以后,表现一直很抢眼。每次打仗他带头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刘禅赐他刚侯谥号,是恰如其分的。刚者,威武不屈,利禄不惑,老迈不服。看来,刘禅的确是黄忠的一个知音。根据黄忠性格战功对黄忠的评价恰到好处,不愧为:半天云里做衣服---高裁(才)。
丨 顺平侯·赵云 丨
五虎将里数赵云的人缘最好,人气最旺,后世喜欢、敬仰、崇拜他的人远远超出其他四位。大概是因为他相貌俊美,智勇双全,品行高贵的缘故吧。对这位救命恩人,刘禅追封了顺平侯的谥号。慈和遍服曰顺,执事有制曰平。阿斗充分肯定了赵云做事规矩、待人亲和的品质。有人认为这样的谥号不足以反映赵云一生的功绩。其实,刘禅并没有点避重就轻,而是高度概括了赵云的人生特色。这叫:牵牛牵牛鼻子---抓住了关键。
从以上解读的五虎上将谥号里隐藏的聪慧,我们可以看出,阿斗并不傻,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战争那么激烈的三国时期在位四十二年了。
六、人事上的巧妙安排
废除了丞相制。诸葛老先生死后,我阿斗玩你们大臣还是游刃有余的,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先是以蒋琬为尚书令和大将军,后又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乃自摄国事”,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到“朱紫难别”地步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用谚语叫:画龙点睛---功夫到家了。
七、刘禅处理问题也很果断,且有人情味
1、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问题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正月,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向去向太后祝贺新春,太后特定留下胡氏,过了一个月胡氏才出宫回家。由于胡氏长得很美丽,刘琰怀疑她和后主刘禅私通,就叫行刑的吏卒责打胡氏,竟至用鞋子抽打胡氏的脸部,然后休弃了胡氏并赶出家门。胡氏向执法部门交待了所有的情况并控告刘琰,刘琰犯法获罪最被捕入狱。执法部门最终认定: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此后刘琰被判处死刑弃尸街头。此事后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真是:脱了毛的鞋刷子---有板有眼。(《三国志刘琰传》)
2、笼络夏侯霸
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这叫麻雀子过路分公母---厉害角色。
(《魏略》)
八、对诸葛亮立庙的灵活处理
诸葛亮死后,由于很得民心,蜀国百姓纷纷要求在成都立庙祭祀(黑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可以打脸了),刘禅的确不同意,但是,也只是前期不同意。
不同意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汉朝是不允许给皇帝以外的人立庙的,即使是王爷也不行,何况大臣?何况还是在首都?大臣顶多配享太庙而已。
但是民意难违,加上习隆、中书郎等人一起求情商量,最终刘禅同意,采取了中庸之道,进行了巧妙处理,立庙可以,但不可在成都立庙,只能在沔阳立庙,这样既不违背原则,讲制度又不失感情,好比高山顶上点灯---高明。(《三国志诸葛亮传》)
苏文生 :镇江市高级教师,全国三国协会会员,华美诗赋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报河南第二创作室成员,赣南诗联学会会员,江西宁都县诗联学会会员。
主编:王明芹 微信号wmq2046
投稿邮箱:wmq2046@163.com
往期回顾:
【诗文观止· 说三国】盘点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大引狼入室事件
【诗文观止 · 说三国】真实的赵云品行有多高,关羽都难以望其项背